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在歐冠聯賽階段最后一輪的18場比賽同時開始之前,誰都沒想到曼城會在積分榜的淘汰區。在瓜迪奧拉的調教下,曼城每年都是歐冠的奪冠熱門,連續7年以小組第一晉級淘汰賽。哪怕賽制改為36個隊的大積分榜,在第一階段就被淘汰對于曼城來說也是不可理喻的。
歐冠首輪,曼城主場和國米互交白卷。在一檔對手身上拿到1分并非不可接受,更何況國米也是歐洲頂尖球隊。之后兩輪,曼城在四檔的兩個對手身上取得大勝?,F在看來,那兩場比賽的9個凈勝球對曼城意義重大。之后,藍月軍團就迎來了他們噩夢般的11月和12月:客場1比4被阿莫林打爆,終結歐冠36場不?。浑S后又在主場3比0領先的大好局勢下被費耶諾德連進三球逼平,令人瞠目結舌地讓勝利溜走。客場面對尤文,曼城0比2脆敗,空有控球率卻毫無進攻效率。
邁入2025年,曼城總算迎來了新年新氣象,扭轉了頹勢。但在王子公園球場被逆轉,讓人們發現這支曼城面對強隊仍然是紙老虎。負于巴黎之后,積8分的曼城掉入了淘汰區——其中7分是前三輪取得的。最后一場對布魯日的比賽就這樣意外地成為了生死戰,曼城只有贏球才能晉級附加賽,不能有任何閃失。而對手布魯日只需要一場平局即可確保晉級,擁有足夠的擺大巴的動機。
賽前,伊蒂哈德球場外出現火情,新援的歡迎儀式因此被取消。這似乎是個不祥之兆,而比賽上半場也確實符合這個兆頭。布魯日雖然沒有擺出夸張的大巴,但整體思路還是穩守反擊。相比于曼城雷聲大雨點小的陣地進攻,布魯日的反擊倒是拳拳到肉。上半場結束前,尤特格拉在反擊中助攻奧涅迪卡進球,將曼城推到了懸崖邊。瓜帥直言:“我看到了賽前的火情,中場休息時我覺得記者們的頭條都已經準備好了?!?/p>
為了逆天改命,瓜帥在中場換下了京多安,派上年輕的薩維尼奧增加進攻的銳度。從結果上看,這次調整確實起到了期望中的效果:薩維尼奧策動了曼城反超比分的進球,并親自幫助球隊鎖定勝局。瓜迪奧拉對巴西小將贊不絕口:“他太不可思議了!他的登場改變了比賽,在五到十分鐘內就制造了兩三個角球。主場的球迷們立刻有所反應,而我們也創造出了機會?!?/p>
3比1的比分讓曼城成功晉級,也讓布魯日不至于以凈勝球劣勢被淘汰出局。兩隊主教練甚至在比賽結束前就開始擁抱,慶祝攜手晉級:曼城排在第22位,布魯日則以第24名壓線過關。在采訪中,瓜帥表示,自己對歐冠的新賽制又愛又恨:“作為一個球迷,我很喜歡這個新賽制。在最后一輪,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么。大球隊也有可能出局,非常刺激。
但我也不喜歡它,因為我們要踢更多比賽,吃到了很多苦頭。如果球隊傷病嚴重或是沒準備好,就會遇到像我們一樣的艱難狀況。在未來,還會有其他豪門經歷我們這賽季的困難。不過也有可能不會,因為他們會意識到,如果沒有在一開始就準備好,真的有可能會被淘汰?!?/p>
不得不說,這個新賽制給了曼城更多的容錯——4場僅拿到1分卻還能晉級,這在小組賽的賽制下根本無法想象。曼城只贏了兩個四檔魚腩和二檔中相對最弱的布魯日,面對三檔較強的費耶諾德和里斯本競技只拿到1分,絕對不是冠軍爭奪者應有的表現。
新賽制的另一面,就是淘汰賽的對陣與聯賽階段的排名掛鉤。涉險過關的曼城排名第22,附加賽的潛在對手是排名11的皇馬或者第12的拜仁。瓜迪奧拉也知道對手的分量:“皇馬或拜仁,一個是歐冠之王,另一個是歐冠的第二或第三名的王者。他們比我們更有經驗?;蜀R之前有一陣起伏,但最近他們強勢歸來。在孔帕尼的帶領下,拜仁這個賽季也非常出色?!?/p>
但他對球隊很有信心:“如果明天就踢,那一定會很困難。但兩周之后,我不知道會怎么樣:兩周之后,我們會比現在更強,因為魯本·迪亞斯、阿克、多庫、奧斯卡·鮑勃都會回歸,新援都可以出戰。我也不知道皇馬或拜仁抽到我們會不會高興,但我們肯定會給他們帶來麻煩。我們會保持健康,好好準備,讓我們看看會發生什么。”
瓜帥倒是有理由這么說,因為曼城前段時間的窘境確實是傷病造成的。而且新援馬爾穆什在首秀中就拿出了可圈可點的表現,對球隊會是很大的補充。根據媒體報道,曼城還即將從尤文簽下邊后衛安德烈亞·坎比亞索。在人員齊整的情況下,曼城仍然是歐冠冠軍的有力爭奪者,誰也不能對他們掉以輕心。
總體而言,瓜迪奧拉還是對球隊的現狀有清晰的認識:“我們贏得歐冠冠軍那年,我自始至終都覺得我們可以奪冠。但現在,我不覺得我們能奪得歐冠冠軍。我很實在的,現實就是現實。本賽季我們輸了很多比賽,在英超聯賽中排名第四,完全沒有可能跟利物浦或阿森納競爭冠軍。足總杯我們還在,歐冠我們晉級了下一輪。曼城球員都有特別之處,我們會全力爭勝的?!?/p>
這個周末,曼城就要客場挑戰阿森納。在對低級別球隊的足總杯之后,曼城就將迎來和皇馬或拜仁的兩回合對決,中間夾著一場紐卡。踢完歐冠之后,曼城又將馬不停蹄地面對利物浦和熱刺。曼城在2月份的賽程注定兇險,但新援需要融入的時間,復出的傷員也要循序漸進地恢復。曼城能否如瓜帥所言,靠著新補充的戰斗力度過難關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