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4月30日,廣州隊在今年亞冠聯賽小組賽最后一場比賽中,以0比1負日本川崎前鋒。這是一個意料之中的結果。隨著這場比賽的結束,廣州隊以6戰全敗且一球不進的戰績結束了此次馬來西亞之行。但是,千萬不要因為第一場輸0比8給川崎前鋒隊、末仗僅僅以一球小負而覺得廣州隊進步了,如此自欺欺人,中國足球何以進步?
①
早在亞冠聯賽開賽前,記者就明確表達過希望中超球會選擇退出今年亞冠聯賽的意見,至今依然堅持這樣的觀點。因為如果派隊參賽,明擺著就是去“出丑”、令中國足球進一步難堪,讓全世界看中國足球的笑話。實際情況也是如此。
以廣州隊為例,6場比賽累計丟球24個,場均丟球為4個,每場比賽中控球率都超不過30%,最少的甚至連20%都沒有達到。一場比賽中,廣州隊的傳球總次數也鮮有200次,而對手一場比賽中最少也有4、500次。末仗比賽中,川崎前鋒的傳球更是達到了799次。至于進攻與射門,恐怕就更無需多說了,每一場比賽,對手就是在進行半場進攻演練。那么,這樣的比賽,鍛煉的意義和價值何在?
在首循環比賽中,川崎8比0大勝。而在今晚結束的第二循環比賽中,川崎僅僅只是1比0小勝。單從比分來看,似乎確實是進步了。但一個現實情況是:川崎考慮的是要出線。可川崎出線幾率很小,只有在同時進行的馬來西亞柔佛與蔚山現代戰平的情況下,川崎只要小勝廣州隊,才有可能出線。那時,柔佛、蔚山以及川崎同積11分,然后比較三隊之間的勝負關系。在三隊相互之間都積5分的情況下,川崎因為凈勝球優勢(+4)而排名第一、蔚山(0)排名第二、柔佛(-4)排名第三,川崎才可能出線。但凡柔佛與蔚山分出勝負,不管誰勝,川崎就將被淘汰,即便是取得小組第二,也在與其他小組的第二名比較中處于劣勢,沒有可能出線。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參加與廣州隊的比賽,進一球就足夠了,然后等待柔佛與蔚山隊的比賽結果。所以,川崎隊一開始就是派遣全替補出場,在上半時早早攻入一球后,其后的時間就一直是在等待另一場比賽的結果。而最后時刻,柔佛隊進球絕殺,川崎隊也就此被淘汰。
了解了這樣的背景,以為0比1輸球,就是進步了,這就是一種典型的“阿Q精神”!當然,并不是想否定球隊與球員在比賽中的努力。但足球比賽從來就是以勝負論英雄,而且從來就是以勝利為追求的目標,廣州隊何時已經墮落到因為少輸一兩個球而開始沾沾自喜了?
②
當初,廣州隊堅持要征戰亞冠聯賽,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就是足校經過10年的運營,球員已經可以自給自足。但是,過去10年來,在好大喜功中創辦了亞洲最大的足校,10年來,培養出了怎樣的球員?派遣一批連國內職業賽場都還未能登場過的年輕球員直接出戰亞冠聯賽,是亞冠聯賽的水準也墮落了?還是純粹就是為了擺爛、以便更好地讓中國足球出丑?
拋開其他因素不論,單就足球本身而言。由于實力與水平有限,廣州隊幾乎采取了“龜縮”策略。采用這樣的策略沒有問題,但在防守中,作為個體的球員,最重要的或者說第一選擇是什么?在“位置”、“球”、“人”三者之間,首先應該選擇什么?至少從廣州隊在亞冠聯賽小組賽的六場比賽中,暴露出來的最大防守問題就是“看球不看人”!而這恰恰是最差的選擇,因為防守中首先需要選擇的是“位置”、其次是“人(即對方進攻球員)”,最后才是“球”。可球員首先就是只盯著球,而根本就沒有注意身邊或周圍的對方進攻球員,更談不上“位置”了。球員在防守中的“位置感”極差,甚至基本沒有“位置感”可言。
在這種情況下,球隊的重心哪怕全部都在防守端,防守球員再多,但丟球數依然不少,場均丟球4個也就再正常不過了。因為不僅于此,在一對一的防守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個通病,就是面對對方的持球球員,我們的球員在防守中不敢大膽前壓或上搶,而是一味退守、且與對方持球隊員至少保持了一米以上的距離。在個人身體、個人能力遠無法與對方對抗的情況下,與對方持球隊員保持如此長的距離,對方很輕松地突破防守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這樣的一系列細節,所反應出來的情況恰恰是足校的競訓存在著嚴重問題。于是,我們也就有理由提出這樣的問題:過去10年來,足校所聘請的那些號稱“一流外教”的教練,都是些怎樣的教練?在國內的青少年比賽中,因為整體都屬于低水平,拿了一個全國冠軍,就能說明足校培養出了高水平的后備人才?
還記得阿費夫、莫伊茲等那批球員20歲剛出頭就已經代表卡塔爾國家隊出戰世預賽的年輕小球員么?看看卡塔爾的精英足球學院,再對照一下曾經號稱“亞洲最大足校”以及所培養出來的年輕球員,也許就更清楚地知道我們差在哪里了。足球運動員的培養,不是靠“喊喊口號”就可以做到的,因為中國足球從來就不缺口號、不缺豪言壯語。
所以,從“0比8”到“0比1”,別再扯所謂的進步了。面對現實,承認差距,腳踏實地,埋頭苦干,這是廣州隊也是中國足球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