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林克報道
西部決賽第三戰,保羅重返球場但狀態一般,布克鼻子受傷也手感不佳。兩大主力因各自的問題而飽受困擾,但站在內線的德安德烈·艾頓卻依舊猶如鐵塔一般,穩定地矗立在太陽的內線。
全場比賽,艾頓就13投9中,得到了全隊最高的18分、9個籃板和2次蓋帽。季后賽開始至今,3年級的艾頓就表現出非凡的穩定,成為太陽打到如今的關鍵。而艾頓也用表現證明,他這位2018年的狀元絕非浪得虛名。
發球絕殺戰術,太陽早就用過
看球時間稍長的朋友,肯定會記得在2017年的12月,太陽隊就曾打出過類似的一個配合,當時在籃筐上完成空接扣籃絕殺的球員,是如今已經退役的泰森·錢德勒。那場比賽結束后,錢德勒的這個進攻回合,引發了非常廣泛的討論,也把時任太陽主教練的杰·特里亞諾推到了舞臺前。
據錢德勒當時介紹,在這個球發生的前幾周,他曾經跟特里亞諾在訓練中討論了這個戰術打法的可行性。“我想要創造這樣一套戰術,讓你可以在比賽只剩0.3秒甚至時間更少的情況下,還能完成進攻,”特里亞諾當時說。而他給自己這套戰術起了一個簡潔的代號——籃筐(Rim)。
看到主教練這個有些異想天開的戰術,太陽的球員們都有點懵。當時已經在NBA打了17年的錢德勒就提出,這么打難道不會被吹進攻干擾球嗎?特里亞諾十分肯定地回答:“不,這不是進攻干擾球。”因為進攻干擾球發生的前提,是要有投籃的發生,而NBA認為界外發球不算投籃,所以發界外球時,球進入籃筐也不會得分。而既然沒有了“投籃”這個前提,那干擾球也就無從談起了。
“這是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規則,”特里亞諾補充道。
太陽上次打這個戰術時,德文·布克已經在太陽開始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3個賽季,他也是太陽隊目前所有的球員里,親眼見過錢德勒空接扣籃絕殺的唯一一人。布克時至今日還記得,當時太陽跟灰熊打平,比賽還有0.6秒。德拉甘·本德爾從中線附近,直接將球傳到籃筐附近。等在那里的錢德勒拔地而起,直接在布蘭登·萊特的頭上,將球塞進了籃筐里。
而在4年之后,就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比賽還剩最后0.9秒,太陽落后1分,他們有一個在前場發底線球的機會。雖然站在場邊指揮比賽的已經不是特里亞諾,但他那個代號為“籃筐”的戰術,卻再度出現了。
站在界外的杰·克勞德,將球拋過考辛斯的指尖,直接拋到了籃筐上方。借布克的無球掩護,甩開祖巴茨的艾頓此時趕到籃下,高高躍起之后他發現,克勞德拋出來的這個球,幾乎就已經在籃筐正上方了,他要做的就是順勢一碰,就把球放進了籃筐里。
說時遲那時快,這個電光石火間完成的進球,讓兩隊的很多球員都愣在了原地。艾頓雖然完成了進球,但也不敢確定自己的進球是否符合規則。只有經歷過4年前那個回合的布克,已經蹦跳著上來跟他慶祝了。
“當時我在球場中間跟隆多聊了兩句,居然連他都說:‘這個球不算。’”布克說,“但是我回答他:‘這一段我以前就看到過,這個球絕對算。’”
太陽順利進化,艾頓功不可沒
結果就如布克所預料的那樣,三位裁判圍在技術臺前商議了半天,確定了這個進球是在比賽終場哨響起前打進。而且,經過反復確認,這個進球只用了0.2秒的時間。雖然還給快船留了0.7秒,不過當時快船已經用完了全部暫停,從后場發底線球的他們,已經回天乏術。本來1比1的系列賽大比分,被艾頓這一扣改寫成為了2比0。
而作為讓這個戰術完美執行的終點,艾頓卻在賽后把絕殺的功勞,記在了給他傳球的杰·克勞德身上。“這個絕殺絕對要算在杰的頭上,”艾頓說,“他可以在一個7尺長人的頭上完成了這個傳球。”
雖然艾頓如此謙虛,但他的存在,其實才是主教練蒙蒂·威廉姆斯在最后時刻選擇這個戰術的根本原因。通過現場的麥克風,可以清晰地聽到在太陽布置這最后一攻的戰術時,蒙蒂對著艾頓喊到:“如果他傳球過來,DA(艾頓名字的縮寫)你就要接住球,然后爭取把球扣進去,明白嗎?”
更多時候,太陽最后一攻的戰術,大概率都是畫給德文·布克的,畢竟他是外線最有把握的得分手。或者在保羅能上場的比賽里,他也會成為最后一攻的執行人。而3年級的艾頓,很少會在這樣關鍵的時刻,出現在舞臺的中央,成為戰術的終點。說來也巧,就在這場比賽之前,2021年選秀的樂透抽簽結果出爐,活塞拿到了狀元簽。幾個小時之后,2018年的狀元秀就用這個絕殺,證明了太陽當年選他的眼光并沒有看錯。
長時間以來,艾頓這位狀元秀,在人們聊起選秀這個話題時,往往處在一個被忽視的位置上。人們既不會覺得他配得上狀元的身份,也不會把他歸類到“水貨”的行列中。因為跟他同年進入聯盟的新秀里,有東契奇和特雷·揚兩位早已展現出巨星潛質的年輕人。相比這兩位頻頻登上頭條的“同級生”,艾頓除了去年因使用違禁品被禁賽25場外,其他時間似乎就呆在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里。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去年的隔離區復賽。那段8戰8勝的經歷,給太陽本賽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讓艾頓有了很大的變化。過去,艾頓是一個相對被動的球員,除了完成那些球隊要求他完成的訓練外,他自己并不會主動加練。這并不是因為他懶惰,更多還是因為在職業生涯的頭幾年里,他并沒有感受到自己被球隊所需要。
“在球隊放假的時候,我根本就不會出現在訓練館里,”艾頓說,“后來,教練(蒙蒂)跟我說,最起碼應該來球館露一面,哪怕只是聞一聞這里面的味道,摸一下球也是可以的。他慢慢地把這種想法植入到了我的腦子里,讓我開始不斷地想要提高我自己的技術,讓自己盡可能地做到最好。”
就這樣,在從隔離區回來后,艾頓整個休賽期都沒有放松,將自己的訓練強度和態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且,他跟球隊許諾,要在新賽季成為一名具有統治力的內線。
艾頓自立自強,狀元走出陰影
事實證明,艾頓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成為了太陽在攻防兩端的利器。季后賽首輪面對安東尼·戴維斯,季后賽第二輪面對MVP約基奇,再到這一輪碰到快船,艾頓將自己的身材、速度與敏捷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了每個對手場上的夢魘。
根據統計,在1954-55賽季NBA啟用24秒進攻計時以來,還沒有哪一位球員,能夠在連續12場季后賽的比賽里,將自己的場均命中率維持在70%以上。但在完成了對快船的那個空接扣籃后,艾頓在這個紀錄后面,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同時,他也是2007年的“小霸王”斯塔德邁爾之后,第一位在季后賽打出5場20分+10籃板數據的太陽球員。
“此前,我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從跳球那一刻一直拼殺到終場哨響,”艾頓說,“現在我覺得自己在場上用了150%的努力。平常我可能用了110%的努力,但現在絕對是150%。這就是代表我現在精力的集中程度,我會去注意那些我必須注意的事情。如今這比賽,真的是太激烈了。”
所以,艾頓如今最大的轉變,可能就是心態上的提升。他已經慢慢清楚自己在這支太陽隊當中的位置,也正在慢慢走出兩位同年級明星球員投射下的陰影。艾頓承認,他過去非常敏感,會因為這樣的比較以及隨之而來的批評,而讓自己的內心備受煎熬。但如今,他已經將這些拋諸腦后。
“說到底,我們幾個都是完全不同的球員,”提到東契奇和特雷·揚時,艾頓說,“我是一個身高7英尺的大個子,而他倆都是控球后衛,我不知道你能怎么比較我們。我呢,就是盡我所能,在場上打得努力。我要為我的球隊打球,在場上盡可能地發揮全力,幫助球隊走得更遠。除此之外,我的心態就是相信自己訓練中流過的汗水,相信自己磨練出來的技術。”
就是帶著這樣的心態,艾頓在西部決賽第二戰中,完美地執行了蒙蒂的“籃筐”戰術,也命中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制勝球。除了夸獎傳球的克勞德之外,艾頓幾乎把隊里的所有人也都夸了一遍。“教練畫了一個絕佳的戰術,讓我出現在了最好的進攻位置上,”艾頓說,“而我們的隊友們給予了我信任,教練組也是完全相信我。”
說完這些,艾頓停頓了一下。如今的他,已經不會羞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渴望。“戰術跑到最后,就要靠我的運動能力,以及我的天賦了,”艾頓以狀元秀的身份,說出了這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