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駐意大利特約記者 沈天浩
球隊高居聯賽榜首,當家射手伊布領取10月最佳球員——AC米蘭在場內高歌猛進,場外的狀況卻并不像積分榜一樣美好。據《24小時太陽報》報道,米蘭仍在計劃削俸20%應對時艱。盡管米蘭俱樂部矢口否認,但球隊上賽季年報里刺眼的1.95億歐元虧損,讓這樣的推測看起來不無道理。米蘭俱樂部面臨的情況,同樣出現在其他意甲球隊面前。新冠時期,能夠按時、足額支付球員工資,對財務狀況本就不佳的意甲俱樂部來說,已經成了奢侈。
羅馬和AC米蘭是上賽季虧損最多的意甲俱樂部
2020年意甲虧損6億歐
按意甲聯盟的說法,新冠在2020年為整個意甲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6億歐元,上賽季末段的損失“僅有”2億,而從本賽季初到12月底的4億才是大頭。意甲聯盟的說法,固然有夸張哭慘嫌疑,畢竟主席達爾·皮諾要向足協主席格拉維納施壓,后者還要聯系意政府三大部委(體育部、健康部和經濟部)尋求幫助,但各俱樂部受到的影響之巨是顯而易見的。AC米蘭上賽季的1.95億虧損,還不是意甲最慘的——羅馬的虧損高達2.04億,而國米和尤文的虧損額,也分別高達1億和近9000萬歐元。
新冠造成的經濟損失里,大約65%來自球場相關收入,35%來自贊助商。按2018-19賽季的數據,球場收入占據意甲總收入的10%左右,而對于尤文、國米這樣的大球隊來說,這一比例還要更高。尤文的比賽日收入,從2018-19賽季的7070萬銳減至上賽季的4920萬,幅度與新冠導致空場比賽的1/3個賽季相吻合。而在贊助方面,天空體育至今仍未支付上賽季的最后一期轉播費。
意甲聯盟主席達爾·皮諾
新冠只是最后一擊
此種背景下,德媒《法蘭克福匯報》的一個推測,被眾多意媒引用,一時傳遍網絡:20支意甲球隊里,至少有15支到現在還拿不出錢給球員發工資。按大部分意媒轉述的說法,這筆錢指的是7月到9月的球員工資,其支付截止時間已經從11月16日延后到12月1日,但此種做法只能延緩危機,改變不了根本問題。
意大利球員工會官網的信息,與《法蘭克福匯報》和眾多意媒的版本稍有出入:這筆11月16日之前應該付訖的款項,應當是球員們6月工資的部分分期、以及7月和8月的工資,其中6月份的分期和7月份的全部工資,本該在今年9月30日就結清,但由于形勢所迫,意足協此前在9月底就已經做出過一次寬限。
很難認定做出如此推測的媒體,是否已經掌握了確鑿的意甲“15隊名單”,這一數字應該僅是一個提法,用來表述絕大多數意甲球隊資金鏈難以為繼,正常的工資支付成了問題。而據足球財經媒體《Calcio e Finanza》報道,意甲確實有3支球隊至今尚未支付上賽季6月份的球員工資,且并未與球員們達成一致。無論6月份的欠薪能否最終付訖,7、8月份的工資問題能否解決,一旦俱樂部拖欠工資和稅款,等待它們的將是積分榜上的罰分(欠薪罰2分,欠稅款再扣2分)。
如《羅馬體育報》主編扎扎羅尼所言,意甲發薪難,是歷史遺留問題。對于財務狀況本已脆弱不堪的諸多意甲球會,新冠的爆發只是最后一擊。本賽季之前,意甲工資總額已經連續6年爬升,2018-19賽季的聯賽工資總額,已經占聯賽各隊經營收入的78%!這樣極低的容錯率下,上賽季各隊營收大幅下降,工資頓時成為難以承受的負擔。
救命稻草
現如今,意甲聯盟和各支球隊的救命稻草,是三家私募CVC、Advent和FSI的聯合基金。由盧森堡私募CVC牽頭的這一基金意在與意甲聯盟成立合資媒體公司,并占有其10%的股權。一旦達成協議,CVC基金將馬上提供16.5億歐元的現金支持,一解所有球隊和意甲聯盟的燃眉之急。
這一基金意向與意甲聯盟攜手至2030年,并從取得2021-24年的意甲、意大利杯和超級杯轉播權開始合作第一步。這一提案在10月份的意甲聯盟大會上已經以15票多數通過,愛唱反調的洛蒂托和德勞倫蒂斯毫不意外地又投了反對票,但無法改變結果。
此前疫情剛剛爆發時,意甲聯盟、意足協和政府的三方會談中,還在討論球場空場帶來的負面公眾形象,是否不利于下一期的轉播權銷售。時隔半年多,意甲聯盟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了選擇,面對聯合私募的方案和背后的熱錢,惟有賣身一途。聯盟會議上,意甲各隊已經開始討論16.5億大蛋糕的分法,以及著手準備“降級保護傘”的設置,為日后不幸降入意乙的球隊,提供資金層面的緩沖帶。
這就是新冠時期足球的生存方式:現金為王,只有先解近渴,才能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