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黃思雋
客場對陣同組最弱的愛沙尼亞,在幾乎整場10打11的情況下收獲3比0的完勝,距離出線僅一步之遙,德國隊換來的卻是吐槽聲一片。不僅第14分鐘就愚蠢地吃到直接紅牌的埃姆雷·詹逃不了媒體口誅筆伐,就連梅開二度并助攻韋爾納破門的京多安也要挨罵,而主帥勒夫甚至在現場聽到了下課聲。《踢球者》雜志首席記者維爾德老先生則在賽后評論中恨鐵不成鋼地“提醒”在4231陣型里組成“3”的3名技術型球員羅伊斯、布蘭特和哈弗茨:沒身體是不行的。
三、羅伊斯、布蘭特、哈弗茨的軟
與愛沙尼亞一戰,德國隊在上半場最接近于破門的一次射門是羅伊斯第40分鐘的任意球,他在離門大約25米外一腳電梯球擊中了門框左上角。而京多安下半場的2個進球都有羅伊斯的功勞,多特蒙德隊長先是把京多安禁區前沿的遠射輕微折射入網,接著腳后跟助攻京多安梅開二度。
照理說,這樣的發揮就算談不上優秀,也是及格有余,德國各大媒體也給他打出3分、3.5分這樣相當于70分左右的評分。然而,考慮到對手僅僅是世界排名僅102位在的“魚腩”,羅伊斯的發揮實在是談不上理想。或者說,以他的技術能力、經驗以及在隊中的領袖地位,他本該主宰比賽,就像主場8比0時那樣——當時他在上半場就梅開二度了。
《圖片報》在賽后評分中就指出,羅伊斯在上半場除了那腳任意球之外就幾乎完全隱形,“你在上半場或許會問他究竟有沒有上場。”Sport1也指出:“這位多特蒙德球員在上半場幾乎啥都沒干。以他這種名氣和級別的球員,作為實在太少了。”
羅伊斯并沒有發揮出人們所期待的作用。
上個月的兩場歐預賽,羅伊斯就表現得非常低迷,飽受批評。盡管一回到俱樂部,他就在主場4比0大勝勒沃庫森一戰梅開二度,但隨后對陣巴塞羅那和法蘭克福,他又接連浪費了包括點球在內的若干次必進球機會。總的來說,本賽季開始以來,多特蒙德隊長的競技狀態并不理想,特別是相比于煥發了第二春的上賽季同期。他的疲軟也直接反映在多特蒙德的成績上,黃黑軍團近期已在聯賽中3連平、目前僅排名第8。
在俱樂部,羅伊斯并不會因為一時的狀態不佳而失去核心地位,但在國家隊中,情況就有一些微妙了。由于可怕的傷病史,羅伊斯一度淡出了主力陣容甚至是球隊。2018年世界杯上,羅伊斯有過小組賽第2輪對瑞典的高光表現,但末輪對韓國跟全隊一同陷入低迷,遭受小組墊底出局之辱。盡管在2018年當選為球迷票選的德國最佳國腳,但在世界杯后的重建過程中,他一度因為傷病而掉了隊。
在那段時間里面,德國隊確立了新的三前鋒打法,而且有兩個位置迅速固定了下來——薩內和格納布里的表現極具說服力。理論上,第3人選非羅伊斯莫屬,他的經驗和技術可以讓這個三前鋒打法達到最理想的狀態。今年6月對白俄羅斯和愛沙尼亞,羅伊斯證明了這一設想是成立的。他連續2場比賽打進3球,特別是8比0橫掃愛沙尼亞一戰,他是公認的最佳球員,《踢球者》還給他打了1分滿分。
《踢球者》名記維爾德批評布蘭特、哈弗茨和羅伊斯踢得太軟了。
然而,在每個月只是踢2場比賽的國家隊里,位置競爭會受到諸多主客觀因素影響而變幻莫測,即便是相鄰的兩個月之間都可能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更不用說相隔較遠的6月和9月了。上個月對陣荷蘭和北愛爾蘭,羅伊斯已是公認輸家。來到這個月,他因為此前膝蓋有些輕傷,并沒有冒險參加在自己多特蒙德主場對陣阿根廷的友誼賽。而客場對愛沙尼亞,他又隱身了半場。
在薩內傷缺的這連續4場比賽里面,羅伊斯非但沒有在6月的良好基礎上更進一步,鞏固自己在德國隊鋒線的領袖地位,反而顯得獨木難支,力不從心。相比之下,格納布里不僅連連進球,而且還很好地起到了串聯鋒線和中場的作用——這個作用,明明是應該由羅伊斯去發揮的。而且不要忘了,客場對北愛爾蘭和愛沙尼亞,德國隊打的都是羅伊斯最熟悉的4231,勒夫都是讓他踢俱樂部的慣常位置,陣型和位置根本不是他發揮不佳的理由。
《踢球者》雜志首席記者維爾德在賽后評論中指出,羅伊斯應該在對抗中表現出更強的抵抗力,并且展現出更加堅決的肢體語言。換句話來說,羅伊斯如今的比賽方式太過于文弱了。對于激烈的逼搶和對抗,他往往會選擇用技術去回避。考慮到其可怕的傷病史,羅伊斯如今的比賽方式當然可以理解。但以這樣的比賽方式,他所能起到的作用有明顯的局限性,也不足以讓他在2020年歐洲杯上大放異彩。
《踢球者》給布蘭特打了5.5分的隊內第二差分數。
不僅是羅伊斯,他身邊的布蘭特和哈弗茨同樣如此。面對愛沙尼亞的鐵桶陣,這兩位德國足球的希望之星也將自己球風偏軟的弱點暴露無遺。這3名技術型中場不斷嘗試相互短傳來撞開愛沙尼亞的“大巴”,但始終徒勞無功。而他們又不具備像薩內、格納布里或韋爾納那樣的爆破能力,這就導致了德國隊在京多安打破僵局之前,回到了2018年世界杯上慢鏡頭催眠傳控的老局面。結論就是:沒有身體作為支撐,再細膩的技術也沒有用。
無論是已經30歲的羅伊斯,抑或是23歲的布蘭特和20歲的哈弗茨,身高都在1.80米以上,有足夠的個頭跟大部分對手近身肉搏。然而,即便是身高達到1.88米的哈弗茨,卻總是習慣于回避必要的身體接觸,回避正面對抗,總想用腳下技術來解決一切問題。一旦不可避免地貼身拼搶,他們往往會被擠得東歪西倒。這可不僅僅是這3名球員的問題,而是新一代德國中前場球員的通病。身體對抗這一德國足球的傳統優勢,如今竟然成為了新德國隊的一大軟肋。
對阿根廷時斬獲處子球的哈弗茨面對愛沙尼亞表現得太過于平庸了。
維爾德指出:“布蘭特就是沒有身體抵抗力就行不通的典型。即便是天賦最高的哈弗茨,也必須學會迎難而上。一個天賦這么高,在公眾當中如此有口皆碑的球員,必須在對陣像愛沙尼亞這種級別的對手時展現出高人一等的實力。一個像哈弗茨這樣天賦異秉的球員,不該讓自己慢慢地躋身主力陣容,而必須要求自己盡快鎖定德國隊的主力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