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王勤伯
對于歐洲足球來說,兩年一度的U21歐青是一項格外重要的賽事。通常來說,在這項賽事里取得好成績的國家,往往在之后的成年級別大賽里有不錯的表現。
像90年代到21世紀初統治U21歐青的意大利國青,就構成了2000歐洲杯亞軍和2006年世界杯冠軍的班底。之后是西班牙國青和德國國青的崛起,與之伴隨的則是這兩國成年國家隊的輝煌。
體壇加總編輯駱明在多篇文章里對世青/歐青和成年國家隊比賽成績的關系有過論述,最近的一篇是關于委內瑞拉足球,各位有興趣可以查看。
由于不是成年級別的大賽,國內媒體對U21歐青基本沒有做過現場報道,剛好2019年U21歐青主辦國是意大利,我決定趁這個機會近距離了解這個賽事,收獲確實不小。
1.羅馬尼亞所到之處皆主場
歐青賽3個小組的比賽,分別在意大利的3個地區舉行。
A組有意大利、西班牙、波蘭和比利時,比賽地是意大利中北部的艾米利亞地區,這個地區包括博洛尼亞、摩德納和帕爾馬等城市,兩個比賽場地選擇在博洛尼亞和雷焦·艾米利亞,后者是薩索洛的意甲主場和亞特蘭大的歐戰主場。
B組有德國、奧地利、塞爾維亞和丹麥,比賽地在東北部弗留利地區的烏迪內和的利雅斯特,這里和奧地利接壤,距離德國、塞爾維亞都不遠,非常方便各隊擁躉來看球。
C組有英格蘭、法國、羅馬尼亞和克羅地亞,比賽地在和艾米利亞同屬一個行政區的羅馬涅地區,包括切塞納和“國中之國”圣馬力諾。這里瀕臨亞得里亞海,和克羅地亞渡輪可達,也是英法游客的重要度假地。不過英法游客對這個賽事反應不是太熱烈,倒是羅馬尼亞所到之地都是自己的主場,因為羅馬尼亞移民在意大利高達百萬之眾,數量比第二(阿爾巴尼亞)第三(摩洛哥)加起來還更多。
我的活動區域主要在博洛尼亞、雷焦、切塞納和圣馬力諾。因此對A組、C組的球隊關注更多。寫這篇文章當晚,剛剛在雷焦看完西班牙國青4比1戰勝法國國青的比賽。
2.踢世青賽≠職業球員
小孩踢球,不僅是即興發揮很多、即興出錯很多,還有很多不穩定因素。
例如成材率和淘汰率的問題。為什么西歐國家青訓系統都很龐大、足球人口基數不小,最后卻又要大量引進外籍球員呢?
這是青訓殘酷的地方,也是任何時候我們談及青訓話題都必須確立的前提。中國很多人(包括足球管理者)誤認為,招一批有天賦的足球少年,把他們圈養起來,要么在國內圈養,要么送去國外留學圈養,最后他們就可以成為有用之才。這支想法的害處相當大,可以說中國足球的青訓搞不好都是和不明白青訓的高淘汰率有關系。
從14歲開始,到22歲(最晚到了這個年齡,還成不了職業球員就該轉業了),在任何一個青訓俱樂部,都會淘汰一批人。優秀的俱樂部可以在淘汰的同時從別處再吸收一批人。像意甲俱樂部的青訓營,少兒級別都是當地人,年齡增大,逐漸加入本國其他地區招來的小孩,到了預備隊級別,就會成為多國部隊。
剛剛率隊在波蘭U20世青賽打進四強的意大利U20國青主帥尼可拉托最愛給球員說的一句話是,“不要以為在世青賽表現不錯,你們就是職業球員了。”
這個話是千真萬確,意大利最近一些年參加U20世青賽的球員,能夠一直踢意甲的非常少,很多人甚至流落到了業余聯賽、沙灘足球。
本屆歐青U21最受關注的球隊之一是英格蘭國青,因為他們的班底是2017韓國U20世青賽冠軍成員。但英格蘭國青卻是表現最讓人失望的球隊之一,低級失誤一大堆,可以說,這幫球員如果不能迅速在英超球隊站穩腳跟,未來要想入選英格蘭成年國家隊,并非易事。
歐青U21的參賽球員很多人都不止21歲,實際是各國的奧運預備隊。這是歐青U21的賽制特點,因為21歲指的是報名參加預選賽時的年齡。所以,各國主教練往往偏重選擇已經在職業隊打上比賽、站穩腳跟的球員,這和之前各個年齡段的國青其實有一定的斷裂關系,一些球員可能從未入選過國字號,就是因為在職業隊表現好才入選U21國青的。
因此這個年齡段的歐青賽成為青年賽事的重中之重,既然是從職業球員里選材,那么確實就涉及到未來國家隊的雛形了。歐洲各國都把U21歐青放在比U20世青更優先的地位,意大利的扎尼奧洛、基恩、巴斯托尼等球員都是世青賽適齡球員,但都沒去波蘭。
3.意新星輩出,欠缺創造力
東道主意大利的表現是最讓人失望的。他們在小組第二戰0比1輸給波蘭,因此只能等待最后被C組的法國、羅馬尼亞用夾心餅干(默契球)做掉。
要知道這支意大利隊里面,擁有足足6名成年國家隊球員,分別是扎尼奧洛、基恩、佩萊格里尼、巴雷拉、小曼奇尼和小基耶薩。然而扎尼奧洛和基恩因為各種胡鬧,最后幾乎是被開除出隊,其他4人表現不錯,但也不足以幫助意大利進入四強。
或許意大利的主教練迪比亞吉奧有重要的責任,迪比亞吉奧在選人方面有一手,但在臨場指揮方面,他的能力很弱。這次歐青賽也宣告了迪比亞吉奧國青主帥生涯的終結,對于意大利來說,并不是壞事。
但從更宏觀的角度說,意大利國青的問題還是和意大利青訓的問題有關。意大利足球太看重身體對抗,對于球員和皮球之間的關系始終缺乏執著的關注,體現在這些小孩身上,就是太多的機會主義踢法,無論傳中還是直塞,很多平庸又科班的套路,那種靈光四射的創造非常鮮見。
基恩和扎尼奧洛因為違紀,可能短時間內會遠離國字號,實際這兩個球員也處于球員生涯的十字路口,他們的身體都不錯,但技術方面需要雕琢的地方太多了,和同齡的西班牙、法國球員相比,這兩位已經入選意大利成年國家隊的球員并沒有太多特別的優勢可言。
4.小國青訓蘊藏大智慧
羅馬尼亞是本屆歐青的一大黑馬,實際他們在歐青預選賽里面就淘汰了葡萄牙,這是相當難得的。
在成年國家隊層面,羅馬尼亞足球處于冷戰結束以后的歷史最低谷,幾乎可以被定義為弱隊。但東歐小國的足球都有一個特點,這是人口基數、聯賽規模等因素決定的,需要隔一段時間才能產出一幫同齡的才俊。2019年夏天,烏克蘭U20國青、羅馬尼亞U21國青,可以預告兩國未來的成年國家隊會有起色。
羅馬尼亞U21國青的代表人物是前腰小哈吉。小哈吉原本已經在老爸擔任老板并執教的維托魯科斯坦察俱樂部踢上了球,2016年被意甲佛羅倫薩買走,但之后他只是在佛羅倫薩青年隊踢過兩年,和小基耶薩成為隊友和好朋友。佛羅倫薩認為小哈吉技術好但對抗差,在一線隊一共給了小哈吉兩次替補出場的機會,去年夏天,老哈吉趕緊讓兒子回國,真是差點就被意大利人耽誤了。
小哈吉的突飛猛進就發生在回到維托魯科斯坦察的這個賽季,該隊不僅在羅馬尼亞甲級聯賽里打入爭冠附加賽,而且贏得了羅馬尼亞杯冠軍。
包括羅馬尼亞國內,很多人之前都嘲笑小哈吉是關系戶,但最近一年,小哈吉的表現是讓他們徹底信服了。老哈吉在維托魯科斯坦察的耕耘,算是為低谷中的羅馬尼亞足球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這次羅馬尼亞U21國青的中場鐵三角,包括小哈吉身后的兩個后腰,都來自維托魯,像身高1.91米的巴魯塔,已經在羅馬尼亞成年國家隊有了穩定出場。
這幾個球員踢球的風格,都看得出老哈吉的手筆。羅馬尼亞足球很難實現西歐傳統強隊一樣強大的統治力,但在穩固后防的基礎上,可以憑借聰明、狡猾的方式覓得戰機。維托魯鐵三角給人的印象,首先是踢得很聰明。這種小國青訓模式,是中國足球一直忽略的,實際里面同樣有著大智慧。
5.功利青訓導致功利足球
西班牙和德國國青進入最后的決賽,可以說是合理的結果。這兩國的青訓,是歐洲足球強國里做得最系統也最有理念的代表。
不過我們首先批評一下法國。法國國家隊在2018年贏得世界杯,所以克萊楓丹模式之類的東西又被捧得很高。但仔細看法國國青的表現,他們同樣有意大利國青類似的問題,尤其是法國足球的青訓理念,并不以控球、鼓勵進攻和創造力為基調,而是后防的保護、中場的掃蕩和前場的速度反擊。
比賽中法國隊總是派出一名球員在遠端邊線等球,等待反擊的機會,但如果皮球對方就是不給你,這種踢法就等于在中場少了一個人。
每逢法國隊比賽,法國足協的新聞官都會熱情地散發介紹法國青訓的小冊子,里面也有中國足協、哥斯達黎加足協來找法國取經、簽訂合作協議的照片。實際克萊楓丹是幫不了中國擊敗日韓的,就像幫不了哥斯達黎加擊敗美國和墨西哥。
法國青訓的真正動力,是球員出口。如果看看法國中小球隊的球員流動,可以很容易地發現這一點,有一些俱樂部完全形成了生產鏈,像圖盧茲的中后衛培養系統,短短半年之間就有一人去了西漢姆聯隊,一人去了巴薩。現在這支法國國青好幾個在德甲踢球的小孩,也是剛剛進入一線隊馬上就被賣去德國。
功利的青訓與之伴隨的是功利的足球踢法。但足球世界還真就是神奇的,采取功利踢法的球隊,經常是自己把自己給算計掉。這支法國國青是小組賽期間12個參賽隊力丟球最少的球隊(1球),后防線又得到了不少吹噓,大家都忘記了英格蘭、克羅地亞在對陣法國的比賽中如何屢屢錯失良機。
到了半決賽,面對踢法積極進取的西班牙,法國的功利踢法算是被剝皮,萊比錫紅牛雙中衛烏帕梅卡諾和科納特簡直是被戲耍,如果西班牙把握機會更好,進球數絕對不止4個。
6.貫穿理念,梯隊連接國家隊
青訓是個龐大的工程,需要一個強大的組織體系,讓各個年齡段的球隊可以頻繁、有規律地比賽,同時也促成球員流動,讓在一個俱樂部無法實現自己的小孩有機會在別的俱樂部試試能否爆發。
同時,還需要在青訓中對小孩灌輸清晰的技戰術理念。西班牙和德國足球,還有亞洲的日本足球,在青訓中都是很堅持理念的國家,這使得他們的各級國字號球隊,和最終的成年國家隊之間,有較強的連續性,同時也讓成年國家隊教練的工作更好做,因為整個國家的足球風格已經成型,并不需要足協主席或者國家隊主帥去異想天開,一會兒學巴西,一會兒學德國,一會兒又學意大利,一會兒瘋狗戰術,一會兒又現代足球。
德國在半決賽里遇到了羅馬尼亞黃金一代的頑強抵抗,要知道在整個上半時(德國1比2落后),德國隊的控球率不到40%,但在下半時,德國把全場控球數據改寫為53%。這里面不僅是德國隊主教練昆茨的技戰術臨場指揮的效果,更有德國足球近年一直從青少年層面堅持的風格:要積極主動,要控制皮球,要在前場敢于打出細膩的配合。
西班牙同樣是在0比1落后的局面下實現4比1逆轉,這個逆轉的含金量相當高,因為領先一球打反擊,這個對于法國足球來說真的是太符合胃口了,但西班牙國青硬是沒有再給法國幾乎一次機會。
2017年歐青賽,會師決賽的是德國和西班牙,2年后,又是德國西班牙會師決賽,這對于歐洲足球未來的格局相當有昭示性。青訓這個龐大的工程,德國和西班牙始終是做得最好的,也理應是他們得到最多的收獲。
值得注意的是西班牙的球員出口,很多人看到的是效力英超、意甲等球隊的西班牙球員,卻不知道從希臘到波蘭,不少在西甲無法立足的球員卻可以在東邊的國家混得很好,而且這些球員往往在效力的球隊扮演的是進攻、組織核心的角色,難道西班牙足球出口的僅僅是人才?不是,更有理念。
如何才能對一個國家龐大的青訓體系灌輸一致的先進技戰術理念?這真的需要足協謙虛、低調、耐心地去做很多沒有經濟回報、不會馬上看到成效的細致工作,從大批基層教練員的培訓到選拔,到基層賽事的建立和維護,以及分散各地的足協專屬青少培訓中心網絡。
真的,看完一屆U21歐青,你會發現,去克萊楓丹留過影的中國足協,其實最大的成就是去考察和合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