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戰特寫:一棵樹+一粒種子+一朵花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8c8cba29-fd6a-403a-8c2f-ec99bcd8d0a2.jpg)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謝銳報道 在“嫘祖杯”第32屆中國圍棋名人戰開幕式上,人民日報體育報副主任薛原用“一棵樹、一粒種子、一朵花”來形容名人戰,貼切而形象。
薛原說:“名人戰是一棵樹,是在眾多圍棋比賽中的一棵常青樹,至今有著獨特的吸引力;名人戰是一粒種子,一粒傳播、普及圍棋文化的種子,30多年來走遍大江南北,也將各地的文化推向大眾,近幾年名人戰落地嫘祖故里鹽亭,將鹽亭的嫘祖文化與圍棋文化做了很好的結合傳播;名人戰是一朵花,是人民日報社與中國圍棋協會共同澆灌的圍棋之花,無論從賽事品質還是理念,名人戰都是新聞棋戰中的佼佼者,相信這朵花在未來會綻放得更加鮮艷。”
國內舉辦30年以上的頭銜戰僅有天元戰和名人戰兩項,它們均誕生于中日圍棋擂臺賽如火如荼之際,歷經30余年而不衰。天元戰由新民晚報社和中國圍棋協會主辦,自2000年起由同里古鎮冠名贊助,決賽在同里天元苑舉行。名人戰由人民日報社主導,相比天元戰,30多年來名人戰走遍大江南北,冠名贊助走馬燈似的更換,其背后是主辦者尋求贊助支持的艱辛奔波。
日本頭銜戰動輒數十年歷史,年代最為久遠的本因坊戰創辦于1939年,至今仍為“大三冠”之一。加上棋圣戰、名人戰、天元戰、王座戰等棋戰歲歲如期而至,折射出日本圍棋文化土壤厚重,經濟強大。盡管中韓圍棋聯賽紅紅火火,但日本恪守傳統,七大頭銜戰風雨不動,既是實力,也是文化堅守。
韓國圍棋體系借鑒于日本,但因沒有持久強大的文化支撐,一旦經濟走下坡路,各項頭銜戰如秋風掃落葉般地凋零,就連舉辦了50多年之久的國手戰也難逃厄運,至今稍具名氣的頭銜戰一概停辦,其底氣之弱、傳統之虛,盡展露無遺。
中國是經濟的后起者,文化上的浮躁亦曾大行其道,但底蘊氣脈終究多年不息。于圍棋界而言,擁有天元戰、名人戰這樣超過30年的常青樹是一大驕傲,移植于足球、籃球聯賽的圍甲聯賽亦生生不息,成為中國乃至韓國一流棋手的獎金主流。
名人戰輾轉各地多年,留下了諸多足跡,如同一粒種子,播撒四方。2006年起,名人戰與河南永城攜手六年整,永城“黑白經濟”與圍棋黑白棋子契合,傳為佳話;2016年開始,名人戰與“嫘祖故里”鹽亭牽手,兩大文化洪流相融,嫘祖文化輝映圍棋,圍棋文化傳播嫘祖,共生共長,共贏共利。
即使有人民日報主辦,每屆名人戰的冠名贊助亦非易事。為了這項比賽的延續,陳昭等發起人奔走四方,動用一切資源化緣,過程實為艱辛,一言難盡,但客觀上也拉近了棋界與各地的距離,擴大了圍棋的資源鏈。
如今名人戰與鹽亭的合作進入成熟收獲階段,女子名人戰亦在閬中古城創辦,走出了一條名人戰+的新路子,即使舉辦了30多屆,每一屆仍然是新的開端,這朵花亦愈發鮮艷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