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眾替補發揮空間小 備戰東京仍需提升板凳深度

體壇+通訊員山支報道
回顧本屆世錦賽,中國女排在陣容的選擇上變化并不算多,基本上都是以全主力的陣容打完了全程。在所有替補隊員中,除了李盈瑩有比較多的上場機會以及胡銘媛有多次發球的機會外,其他替補隊員的發揮空間并不大。
替補隊員無法擔起責任,這無形之中就給主力隊員增添了很大的壓力。出現這樣幾乎用一套陣容打完全程的局面,一方面是為了讓主力隊員找到和對方比賽的節奏,為今后在其他賽事中的相遇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歸咎于替補隊員的實力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水平,即便是在主力隊員出現起伏時,郎導也不敢輕易換人。
主攻線上,李盈瑩承擔了比較多的替補責任。而一旦李盈瑩上場無法起到作用時,劉曉彤的狀態也無法幫助隊伍打開局面。這樣一來,我們就幾乎只能靠三位主攻去頂所有的比賽。而副攻線上,由于楊涵玉的大賽經驗幾乎為零,胡銘媛面對歐美球隊高度也不夠。因此,副攻在前排基本上都是由顏妮和袁心玥頂完全程,即便是袁心玥的狀態不佳,我們也無人可換。
接應位置的問題相對小一些。一個是龔翔宇在比賽的中段進攻逐漸打開,對替補的需求比較小;二是曾春蕾上場后的發球頻頻奏效,也能承擔一些一傳,并且打打吊吊的手法也能起到一些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年齡和傷病的影響,曾春蕾的強攻實力也有所下降。面對歐美球隊的高點攔網,換她上場也并非是一件有把握的事。
問題最大的要屬二傳位置,姚迪的狀態波動也是導致中國女排兩點換三點戰術幾乎未見成效的最大原因之一。縱觀整個世錦賽的過程,就算是丁霞在場上的分配球處理出了問題,郎導還是堅持用她。而丁霞的傷病也不容忽視,這樣高強度且幾乎算是沒有替補二傳的比賽對她的消耗是非常大的。
這樣看來,中國女排的板凳深度實則并不算理想。這也同樣是我們在東京奧運前必須要著重去解決的問題之一。從世錦賽的過程中也不難看出,替補隊員幾乎無人可換對于一支隊伍同樣有著很大的影響。不出意外,兩年后的東京奧運會核心班底依舊會是里約奧運的冠軍成員。但我們的替補陣容,尤其是二傳和副攻位置,還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能否利用接下來的時間去緩解這個問題,將會是我們在下一屆奧運會是否能蟬聯冠軍的決定性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