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三句話折射德國足球心理:自卑,怯懦,得過且過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140ed4f7-3711-4461-84ef-80c7b493f1e3.jpg)
法國2比1德國
體壇+特約記者黃潤鋒述評
德國客場輸給法國,德媒說得最多的三句就是“比輸荷蘭強”、“不走運”和“看到了希望”。這三句恰恰折射出整個德國足球的心理,德國隊只剩一具軀殼,里面涌動著的是自卑,是怯懦,是得過且過的茍延殘喘。
自然年輸6場球,背靠背連戰連敗,刷新各項恥辱,勒夫還不下課是何等待遇?可能只有穆里尼奧能比吧。連“不走運”這樣的失敗者論調也像極了葡萄牙人,媒體群嘲“比上一場好”,球員們“很努力很賣力”,但德國什么時候也滿足于“漂亮地輸球”了?這是已經自認低人一等了,這是徹頭徹尾的自卑和怯懦。
荷蘭復興來勢洶洶,但可惜慘當墊腳石的是德國。如果拿輸世界冠軍的表現和輸破落豪門的表現相比,那確實可以分出個高低。但同樣道理,是否在阿姆斯特丹也可以說“比輸韓國強”,勉勝瑞典和秘魯的時候也可以說“比輸墨西哥強”?如果足球可以比較論功過,那每一場失利都可以豁免。
輿論一邊倒地放大此役精彩的內容,而把不如人意的結果盡力形容為“不走運”,其實正是體現了失望而非希望。罵也罵過了,批也批過了,治不好起碼還有療效,索性換一個思路,實在救不起也算是安樂死,大家都體面。
賽后《西德意志匯報》打出勵志總結詞:“更新換代沒有捷徑,未來屬于格納布里和薩內他們。”該報記者戈特沙爾克回味道:“薩內-韋爾納-格納布里三人組的新藝術運動風格將速度注入進攻,這種進攻已經從2014年奪冠到2018年小組賽出局都一直沒有過。”
該報給薩內和格納布里兄弟倆打出最高分(2分),格納布里賽后一幅不肯善罷甘休的樣子,“我認為我們絕不比法國更糟糕,我們很好地控制了比賽,后半段很困難。如果我們能更好地發起反擊,我們甚至可以取得2比0的領先。”
就像《西報》捧薩、格二人一樣,其他德媒對基米希等人也是一頓鼓吹,甚至在首發名單公布時(克雷爾、舒爾茨、聚勒、薩內和格納布里五人進入首發)就一片歡騰:用人大突破!勒夫終于醒了!一個個“厚今薄古”地慫恿勒夫:你沒有回頭路,跟不上時代的人就會被時代拋棄。
和吹捧年輕力量讓德國看到希望配套使用的是把穆勒、諾伊爾們貶到塵埃里,陣仗大得可怕。勒夫不傻,一直強調諾伊爾、胡梅爾斯和克羅斯三個元老仍是“偉大的球員”,仍是他球隊中的核心力量。
德媒鼓吹棄用老將、加速換代的一大論據,就是本場首發只剩下諾伊爾、胡梅爾斯和克羅斯三位2014年的冠軍成員。但他們似乎忘了,他們四年前在四分之一決賽1比0淘汰的法國隊,當時的首發陣容里,還有5人能在昨晚的法蘭西大球場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