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辣圖】婚姻不是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
文/王勤伯
在男女關系的問題上,蘇格拉底頭頂那盆水可以說明很多道理。舉例說,婚姻不是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
不是所有問題就可以成為哲學問題。現代婚姻制度和基督教傳統密切相關,而宗教在婚姻、家庭等問題上的本質是提供一種社會組織形式。結婚的人像是在上帝面前承諾了什么,實際上帝并不喜歡承諾,因為他從不對人承諾什么。
公眾號“騷客文藝”創始人易小荷女士在8月23日發表了一篇文章,《我為什么再也不想結婚了》。文中詳述了一個單身未婚的女人在中國所面臨的人際壓力。戀愛和婚姻原本是非常私人的問題,為什么在中國如此社交關系化呢?
在20世紀以期的中國,婚姻和愛情基本是徹底不相干的兩件事情,愛情總是罕見地發生在私奔的少男少女或者奸夫淫婦的故事里,或者,像中彩票一樣誕生在某對先配對做愛再戀愛的夫婦之間。婚姻在昔日的中國是純粹的買賣關系。
自由戀愛、一夫一妻制等西方傳過來的習俗為建立在買賣關系基礎上的中式婚姻提供了一些改進,但對于很多人來說,與其說是改進,不如說是包裝。待價而沽、買賣婚姻的實質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中國人喜歡談論別人的婚姻問題,尤其是為大齡未婚的單身男女操碎了心,因為談婚論嫁是做買賣,是在新時期搞活市場經濟。
哲學家伯辣圖從來不關心是否哪位姑娘30未婚、40未嫁,也不關心誰是否結過婚離過婚。婚姻不是一個哲學問題。關于男女情愛的哲學問題是:那個理想的他(她)是否存在?
這個問題就像上帝是否存在一樣尖銳。結過婚的人,沒結婚的人,所有人都在發問,要么是明明白白地問,要么是在潛意識里輕輕自問。有的人很幸運,找到了那個接近于理想存在的異性;有的人很不幸,終其一生都在徒勞地尋找;還有一些人間于幸運和不幸之間,找到了但發現對方可望卻不可及。
這些都是存在所呈現的簡單又豐富的形式。
為了慶祝這個永恒的問題,今天我們“世界罩杯”欄目特意請來了哥倫比亞模特海米·加爾松。
伯辣圖說,親愛的海米,允許在校大學生結婚是一個重要的社會進步,這樣他們可以盡早享受到新婚之夜的歡愉,然后也盡早破除對婚姻的幻想。
今天是"伯辣圖"第475期,本欄目已連載超過400期,欣賞往期精彩圖文,最便捷的方式是在手機上下載體壇加App↓↓↓
本欄目長期征詩,有意投稿者可直接在當天"伯辣圖"文末評論留言,或者在新浪微博私信“Alain王勤伯”。
昨日征詩佳作:
網友佩索托(佩索阿的私生弟弟)
《衡山云海》
白云生遠岫,凌日入晴空
映雪閑舒卷,縈山任始終
千形不累物,萬影幻隨風
有意長相逐,悠然明滅中